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落楠) “2016年~2018年,中國健康傳媒集團食品藥品輿情監測中心監測到的中藥相關輿情數據總量每年以超過13%的速度快速增長。假借中醫藥旗號虛假宣傳、中藥材摻假摻雜、中藥注射劑療效和安全性等話題在媒體和社交平臺上的熱度居高不下。”近日,在武漢的中國中藥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健康傳媒集團天創科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經理陳培嬋以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點來剖析中藥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吸引了不少企業代表的關注。 圖為陳培嬋作報告。(劉博 攝) 陳培嬋介紹,盤點2018年~2019年3月的熱點輿情事件,《央視調查低價中藥材市場:按比例摻次品假貨 回收藥渣再銷售》、《國家藥監局:將對“中藥傷肝”進行藥品全周期監測與管控》和《中成藥說明書存在副作用不明等缺陷,食藥監總局發布指導原則》等報道掀起了討論熱潮。 “借助大數據,了解種植、藥材流通、藥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各環節的輿論關注點,對中藥產業的發展有指導作用。”陳培嬋說,當產業界人士發出中藥市場份額下降、產業轉型路步履艱難的感慨時,媒體關注的是中藥藥理作用臨床實踐不足、中藥飲片頻頻登上質量“黑榜”,網民討論的是中藥材市場混亂、擔憂藥物不良反應、呼吁加強監管力度。 消費者的擔憂和業內人士的焦慮,并非沒有交匯點。云南白藥集團中藥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蘇豹介紹,據不完全統計,中藥行業2018年被收回224張GMP證書,這一數量是2015年的1.6倍、2016年的1.3倍、2017年的1.4倍,具體到細分領域,2018年被收回證書的,43%為中藥飲片,40%是口服制劑,10%為原料藥,5%為凍干和注射劑,由此可窺見中藥行業的挑戰所在,更折射出我國藥品監管不斷規范,中藥行業迎來最嚴監管期。“從中藥飲片出發,上游到中藥材,下游到中成藥,整個中藥行業,都將面臨更加嚴格的監管。”他補充道。 市場增長乏力,監管環境趨嚴,中藥產業的發展固然面臨挑戰,但也存在機遇。人們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加強,對養生養老的需求增加,國家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市場和政策環境仍然有利于產業的前進,高峰論壇上的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高度關注政策與業態變化,要把好源頭關,整體提升產品品質,來培養消費者對中藥產品和品牌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