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情分析是指根據特定問題的需要,對針對這個問題的輿情進行深層次的思維加工和分析研究,得到相關結論的過程。 輿情分析的兩大方法第一、內容分析法。第二、實證分析法。而對輿情的分析要明確事件或話題本身所處的階段,一般分為引發期、醞釀期、發生期、發展期、高潮期、處理期、平息期和反饋期等不同階段 。其次,應該在分析某一輿情熱點之前對其進行科學的類型界定。熱點事件一般主要分為突發自然災害事件、生產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公共衛生事件、公權力形象、司法事件、經濟民生事件、社會思潮、境外涉華突發事件等。 針對輿情的影響力、民眾利益的關切度和對公共部門形象的破壞程度,輿情分析的觀點參數設置與數據分析框架應注意反映如下情況:事件發展概況與脈絡,民眾的主要觀點與情緒是什么,民眾處于認知、態度表達還是處于行動階段;引起民眾從認知到社會運動、甚至社會騷亂的程度;組織化程度與有無行動計劃性;慎用政治化解讀,分析有無明確的利益訴求;有沒有對現存社會體制構成巨大沖擊;被反動勢力支持或利用的可能性有多大;行動的對象目標明確與否,其具體指向是哪些部門甚至現存體制等;輿情分析研究人員要成為“非參與性的觀察者”,而要防止成為“非觀察性的參與者”,既要保持中立,又要敏銳。 輿情分析的應用價值首先是規避風險,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和社會化媒體的爆發式發展,每個企業、機構、個人等都時刻面臨著輿情危機或社交危機,在中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面對后金融危機國際經濟環境,企業亟需提升核心競爭力,方能從容應對各種復雜環境。